WFU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兩歲半還在地上爬的孩子與他不停傻笑的媽媽,一段協力連結復健資源給偏鄉孩童的故事




兩歲半的孩子打針時會有什麼反應?尖叫大哭或是童言童語的反抗?或者掙扎扭來扭去不肯就範?每次輪值預防接種工作時,遇到這個年齡的小孩總得花三倍的時候與人力才能完成接種。

但眼前的小廷不太一樣,在我把預防針從他腿上拔出來之後,他只悶哼了兩聲,從媽媽的身上滑了下來,開始在地板上爬來爬去,嘴角掛著兩條口水。孩子這個反應讓我心中直覺不太對勁…


慢了好幾拍的母子


看著健康手冊上的接種紀錄我在心裡嘆了一口氣,這次預防針已經遲打了快半年…我往前翻看出生欄位那頁,右下角蓋著小廷藍色小腳印,同時向媽媽確認小廷是否為早產兒,她低著頭,瀏海濕濕黏在額頭上,我只看見她緊緊摟著孩子的手,上頭指甲縫黑黑的,她看著我沒有說話。

我又接著問:「媽媽,最近比較忙了嗎?這次打針比較晚來喔!我們來填個問卷好嗎?」,我拿著發展檢核量表開始發問,就當一問到發展遲緩高危險因子家族史時,媽媽抬頭了帶著奇妙的微笑沒頭沒腦的對我說:「送人養之後才知道,姊姊長大了我才知道他們一樣,這一個我沒有送人了。」

看著流口水的小廷與他笑嘻嘻的媽媽,我心裡有個底,眼前這兩位得有勞家庭服務中心社工幫忙了。


發展檢核表滿江紅


發展檢核表,是一份很簡單的量表,臺北市政府也把他設計成APP,只要下載就可以點選,非常方便,很建議照顧孩子的家長或是老師都能夠在網路上下載使用https://goo.gl/WkjeZH

發展里程碑檢核為什麼重要?它就像孩子每個階段必須完成的關鍵能力小考一樣,在孩子六歲之前共有13次的確認機會,小廷用的是第8次的篩檢單。篩檢結果驗證了我心中的不安:「眼前這個孩子疑似發展遲緩,需要轉介後續的治療與確診評估」。


連結家庭服務中心


與小廷的媽媽告知接下來會協助將資料轉介到兒童發展通報轉介中心,預防注射時間過了之後,我打了電話到家庭服務中心,向陳社工約定一起共訪的時間,一起勸說小廷與媽媽接下來的日子還沒有連上其他資源之前,優先讓孩子能到衛生所提供的兒童發展復健站先連結免費療育服務。同時經過社工的幫忙,也能夠連結其他的經濟資源,給予孩子更多的復健資源。

3歲以前的孩子就像海綿一樣,向這個世界吸取他能夠學習的養分,同時是發展遲緩兒復健的黃金期,一旦過了這個黃金期孩子的追趕就更辛苦了。


兒童發展復健站


有些縣市提供了免費的兒童發展復健資源,就是為了增加偏鄉或是交通不便鄉鎮中的孩子,能有多一點的復健機會。相較於要到大醫院路途遙遠且排診不易,社區中免費的復健站也連結了一樣是大醫院的治療師與醫師到社區服務,同時也藉由交通費補助與衛生所護理師的持續關心與個案管理,協助連結後續各階段的資源支持家長持續帶孩子來復健。

掛回桌上的電話後,我看著眼前這份滿江紅的篩檢表,未來小廷的潛能能否被開啟,我只能滿心祝福,至少在一線醫療的我,這個回合暫時接住他了。

備註:謝謝幸孕瑜伽Prema老師提供線上篩檢網站
雲端兒童成長及發展評估網站
https://growth.healthinfo.tw/
歡迎大家多加利用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原本大聲嚷嚷的插隊大媽,聽到這四個數字就冷靜下來了,為什麼?




你是否曾經遇過在大排長龍的隊伍中,對著工作人員大聲嚷嚷的大媽呢?

有時候工作崗位上總會接二連三的遇見好幾個,剛開始的我總有一點被遷怒的怨氣。有一次我遇見吳大姐之後,我對這些大聲嚷嚷突然變得越來越有抵抗力。


家裡有媽媽等著她


我在社區健康檢查看到梳著髮髻穿著深藍色襯衫的吳小姐,早上七點半她抽了張號碼牌要來抽血驗尿,她的號碼是5號非常前頭,但打從吳小姐一眼看見穿著制服的我,立刻從行動展現十足十的焦躁。她不停地靠近我問:「小姐,你們不能再快一點嗎?」、「小姐,你們動作太慢了吧!」,我心中的火氣慢慢地上升,直到我聽到接下來這句話,我才立刻冷靜下來。


「小姐,我家裡有人要照顧,能不能讓我快一點檢查。」

原來她家裡有失智的吳媽媽需要照顧,吳媽媽剛生病時才70歲,體力好的很,出門總能闖出不少禍,例如早上迷路後過了中午才到家、出門買東西忘記付錢跟店員爭執、在不同的豬肉攤買了十份生豬皮,開了火煮飯卻跑出門聊天,房子都快燒了才在鄰居驚呼下滅火。

原本低頭趕緊幫她寫檢查表的我,聽到這段話忍不住抬頭,看見她往家的方向焦躁的張望。


代班變成領銜主演


吳小姐原本外派大陸,媽媽由在台灣的大哥獨力照顧,日夜操勞的辛酸加上工作已經被警告再請假可能飯碗不保的大哥,終於哽咽的隔著越洋電話請當時想家的吳小姐,能不能先離職回台灣幫忙照顧媽媽,等到有好機會他一定支持吳小姐再回職場工作。

沒想到那次的代班一晃眼過去就是10年,吳小姐的神情黯然說著「這十年我從來沒有睡飽過,每天早上我要在大哥出門上班之前,想辦法把買菜、繳水電費這些日常瑣事辦完,一直到下午五點我大哥回家後,我才有出門倒垃圾的機會。」

「我曾經試過讓媽媽去機構啊!我們開車開了兩小時,下車一進安養院的門,我媽就跪了下來,她什麼都知道,說她要回家。」「我怎麼有辦法狠下心?我爸早死,是我媽一手拉拔我們兄妹長大的…」


重新連結照顧資源


當她說到這裡,我看著眼前這位眼角有些皺紋的大媽,徹底明白這些焦躁與緊張都其來有自。

如果她這趟沒到社區抽血檢查,我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遇見她,十年來沒辦法睡飽的精神壓力,也讓她的憂鬱量表分數比一般人高,此時趕快留下她的基本資料,先幫她連結長照管理中心的專員到府訪視,協助她連結喘息資源。同時在最後她趕著回家時,我把台灣失智症協會的「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寫在白紙上遞給她,有時候與了解失智症症狀的專業人員聊一聊天,也能獲得更多的幫助。

很多人說,政府的資源非常不好用,所以相當排斥接觸,其實近年來政甫長照資源接軌的效率提升了不少,有些縣市的照顧服務的效率不僅快,內容也相當多元。特別是很多家屬不知從2017年開始,長照2.0服務對象新增加了50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也可以使用長照服務。

內容可以包含接送服務、餐食準備、居家復健林林總總17項,都需要主要照顧者打電話到1966長照專線將你的需要告訴線上服務人員,把資源接回家。或是另一個方法是在就醫的時候,告知診間的護理師,請她協助你轉介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的個管師,也能有人協助。


連上資源出門紓壓


後來過了一個月某天我騎著機車路過村子裡的美髮院望見她,她笑著跟我揮揮手。我停下車跟她閒聊,原來經過長照專員的評估與連結後,每天有2個小時的時間可以有人到家中協助吳媽媽洗澡,吳小姐可以出門洗頭或是到復健科治療筋骨。同時經過體檢合格與連結社區的小型機構後,吳媽媽每個月還能有最少3小時或6小時一次的外宿的喘息服務,讓她完全的放鬆好好睡個覺。

她這十年來的夜不成眠,終於有了喘口氣的機會。

我想社區裡面一定還有很多不知道政策新增的家屬,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別忘了長照資源專線「1966」,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也能成為長照資源的熱情報馬仔喔。


夏天來了,屬於你的生命練習曲上路了嗎?


你是否有在路上不小心騎車「雷田」的經驗呢?如果這事情發生在旅程的頭幾天,你身上有大大小小五六個傷口時,你會繼續忍痛前進還是找個地方歇息再出發呢?

一個雨後的下午,我推開台東的「食冊Café書店」大門等都蘭診所的夥伴們往診後一起吃飯,窗邊坐著個染著金色短髮瘦高有著小麥膚色的年輕小妹,在型男店長開口關心之前,我絲毫沒發現她身上的異狀。


書店裡的外傷包紮


就在店長關心後,我才低頭發現小妹膝蓋上有一大塊沾著血跡的紗布。同行的余醫師馬上蹲下來檢查商小妹的傷勢,原來身上大大小小有6個傷口!接著蘭蘭與余醫師用店長提供的開水以及小水桶,先濕潤紗布與傷口之間的沾黏後再拆開檢視。當紗布撕下的同時,小妹的臉皺成一團,手緊緊地抓著椅背,看來真的很痛啊!

傷口打開後,表面上已經有了粉嫩的新生皮膚,評估之下決定再以無菌棉棒加上生理食鹽水清理上面殘留的組織滲液後,再用不沾黏的敷料輕輕貼上,提醒商小妹洗澡時注意別沾濕,這傷口大概過幾天就好了。


環島為了釐清迷惘


原來這是小妹的環島旅途第三天,她從屏東旭海騎車到台東旅行,途中出了車禍,看著眼前的她,我突然想到自己11年前騎著機車環島的原因:「對於未來的迷惘。」那一年我大三暑假剛離開一段改變我護理生涯走向的加護病房實習經驗。

我照顧的是一位與我同一天生日,因環島車禍意外後腦傷昏迷的男生,11年前他的媽媽跪在病房外求醫師救救她的孩子,以及他父親那暗啞的哭聲,還有病房學姊惋惜地說「如果有戴安全帽應該不會這麼嚴重」這些片段,馬上又重現我的耳邊。

我想起當時照顧這位與我同日生,眼前命在旦夕的男孩,以及他的母親與醫師。


生命中的遺憾抱歉


看著這個男孩越來越浮腫的手腳、低迷的血壓心跳,以及三不五時的心臟電擊,每次會客時間對我來說都是一場折磨,他的媽媽已經不哭了,轉而一聲聲呼喚他的名字,每個字都像鑽子插在我的心上,他的母親用親情的召喚與死神拔河,希望能夠把孩子拉回人間。

就在第七天清晨三點急救車推進推出,醫師護理師圍在他身邊開始數不清第幾次的拉鋸戰,這次戰鬥終了,吵雜的加護病房突然安靜下來,下一秒接著的是:

心電圖成為一直線的「嗶」聲。

病床旁的白袍背影


學姊帶著我做大體護理,把他身上的大大小小的針與點滴管路拆下來,用溫毛巾把他頭髮上、臉上沾黏的血塊擦乾淨,換上一套乾淨的病人服,輕輕的把他瞪大的眼睛用手輕輕闔上。學姊對著他說:「弟弟,要把眼睛閉起來,你媽媽才會放心喔。」

此時黃醫師也走到病床旁邊,學姊用眼神暗示我們該離開了。拉上病床圍籬後,從眼角餘光我看見穿著白袍的他埋著頭趴在病床上很久很久。

生與死的距離,這麼近,那麼遠。


環島練習曲再出發


那天結束後我的實習結束,暑假來了。那一年最熱門的電影叫「練習曲」,那句經典台詞「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也就成了許多人熱血上路的動力。那個夏天我也上路了,但是帶著的不是熱血而是滿滿的迷惘:

「護理到底是什麼?如果每個病人都如此收場,這個地方有沒有我會有什麼不同?」

如果故事重來,有沒有任何一個方法,讓男孩的母親不用心碎?或是有沒有任何一個方法,男孩肯戴上安全帽再開始他的旅程?或是有沒有一個方法,讓男孩視線不佳失控打滑的那個路口,路燈能永遠明亮?


用大愛心來做小事


我帶著疑問出發過了13天,我平安地回到起點,旅程中我路過了許多書店,聊了許多天,遇見了從德國來的傳教士,想起自己在偏鄉醫療服務隊演話劇向孩子們長輩們衛教的快樂,還有遇見了許多在社區裡熱心導護念故事的志工媽媽,他們做的事情很一般,卻是維持孩子們安全通學路與故事時間等重要的支持。

還有遇見某個巡守隊的黑皮膚大哥,他們負責檢查路燈哪裡不亮,路見不平就拿土來填平。


專業通俗溫度泥土


從帶著冰冷的加護病房裡那位母親的心碎,走到環島路上的迎接炙熱陽光與下雨後的潮濕氣味,我才理解把專業加上通俗、專業加上溫度、專業加上泥土,才能真的把你希望對方早知道的事情,一點一點的種進他的心裡。

這十年社區路,我的身邊除了各式各樣行動派的大小幫手以外,其實還需要偵探型的夥伴,就像店長一樣主動關心身旁的人,看見她的需求幫忙號召大家幫忙。

看到這裡,我想你可能也是在社區裡潛在的熱血份子,暑假就要到了,如果你還是學生,不妨也許就找個你最常出沒的場域,仔細地張開眼睛觀察那些人們的需要,你也能譜出一首屬於自己的練習曲喔。

當然如果你已經不是學生了,那不妨就跟余醫師或蘭蘭一樣,隨時準備好自己的專業,在人們需要的時候出手相助吧!

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醫師與護理師陪你回家,讓家成為最好的病房


林小姐雙手交叉在胸前眉頭深鎖坐在診所的長椅上,這時手機鈴聲響了,她接起來以流利的英文應對著,接著掛斷電話後,她單手俐落的推開診間門。開始與醫師討論母親的病情,我對她清晰的陳述表達印象深刻,忍不住問了她的背景與專長。

原來她是一位工程師,這五年隨著母親的癌症病情惡化與復發,她無役不與。

開門後惡臭撲鼻而來


坐在沙發上的林小姐苦笑著說:「我媽都跟親戚說我是『開刀』的女兒,我媽在我背後抱怨我都知道。」接著她深吸一口氣紅了眼眶繼續接著講:「這次出院回家,我每天都打電話給她,可是她聽起來聲音不對勁,我要工作沒辦法常常請假,台東的家裡只有媽媽一個人。」

「過了三四天我越想越不對,趕快跟公司請假趕回來,還好我有回來。我一開門就傻掉了,我媽坐在尿尿與大便堆中,家裡有很多爛掉發臭的食物,她沒有力氣去上廁所,也沒有胃口吃飯…」說到這裡,林小姐終於忍不住淚如雨下。


居家安寧療護到宅訪視


醫師抽了兩張衛生紙遞給她,開口說話「從醫院傳來的病歷與你的說明聽起來,媽媽現在有很多需要幫忙的地方,對於媽媽接下來的打算,你們兄弟姊妹都討論過了嗎?」

她張著滿是血絲的眼睛看著醫師說:「我Google了好多資料,我真的看了很多,可是對於接下來要做哪些事情,我完全沒有頭緒,我不知道怎麼準備。」

「我只希望我媽媽可以舒服一點,我們都願意做,只要她開心就好。可是我問了好多單位,後來終於有人跟我說,可以到這裡找願意做在宅醫療的醫師,你會到家裡看我媽。」


遠距離照顧越來越常見


林小姐的遭遇正是許多都市遊子的側寫,年輕時為了理想與工作遠離家鄉,中年過後開始為了老邁的父母需要照顧而兩地奔波。工作時間彈性者還還能像林小姐一樣保有工作,但是有更多人面臨事業與家庭難以取捨時,遞出來的離職單上寫著的,不再只是「生涯規劃」,越來越多寫著「照顧年邁父母」。

你想過嗎?如果有一天,當我們的家人走到生命最後,我們該做什麼準備才能好好陪著她走完最後一段路?這場漫長的照護戰役中,當你力不從心搖搖欲墜時,誰能夠當你的後盾呢?


及時回應家屬需要的醫師


醫師打開行事曆,看著密密麻麻的行程表,思考了一下開了口「今天下午四點過後,我會與護理師一起到家裡拜訪你,到時候再麻煩您們家屬要在家。」

林小姐眼睛發亮的說:「今天下午就可以來嗎?我都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要過好幾天了。」
其實林小姐不知道的是,醫師擠出來的其實是診所的休息時間,身為一個居家醫療的醫師,時常要臨時出勤是很常見的,沒有休息時間也是常見的,這一切都是希望能夠讓手足無措的家屬能夠即時獲得支持與資源。


提供回家照顧全方面支援


開車到了現場之後,林奶奶的病床靠在牆邊,她非常虛弱的躺在上面,醫師開口用日語打招呼,原來因為日據時代的教育背景,台東長者的日文大多非常流利,睜開眼睛不到兩秒,她又闔上眼睛看的出來她非常疲憊。

進到病人家,醫師與護理師開始著手評估林奶奶眼前的狀況,還有照顧者的需求。他們兩人協作從四個面向幫助這個家庭:

  • 收集病人生理數據:檢查身體狀況,血壓、血氧濃度、體溫、脈搏。

  • 根據數據調整藥物:對照目前所測量到的數據由醫師調整藥物,並且抽血監測林奶奶的電解質是否平衡。

  • 指導正確照顧技巧:這個部分與家屬互動最多,可以分成下列幾個細項

  1. 從頭到腳的皮膚檢視去除壓傷危險因子,這時發現最容易出現壓傷的尾骶骨已經發紅有部分破皮了,趕緊提醒了尿布更換與定時翻身上藥。
  2. 觀察與調整照顧者翻身動作是否符合力學與安全性預防受傷,這時候也指導家屬如何使用大浴巾正確的墊在林奶奶身下,有助於省力的定時翻身與髒污時方便更換。
  3. 提醒餵食後維持坐姿30分鐘預防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以及提醒家屬癌症末期的病人進食量會下降,讓家屬寬心後,每一餐進食才能自在愉快。
  • 確認器材正常可用:對照林奶奶家中的血氧機測出來的數據是否與診所的機器一致;這時候也發現床墊的氣閥似乎壞了,請家屬跟原本的租借廠商聯絡更換新品。


轉眼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林小姐原本深鎖的眉頭終於鬆開,寬心的笑了出來。



居家醫療陪你回家


大病之後要回家這件事,對於許多家屬而言,常是充滿未知與挫折的歷程,因為每個家庭中可能都是第一次面臨疾病的威脅與剝奪,無論原本的社經地位如何,對於事情的優先順序與資源連結總是手足無措。

這時候就是專業的居家醫療診所能協助最好時刻,相信看了這段故事的你,一定也為了林小姐感到開心與放心。

生病了可以在家療養,生命末期能有人照顧,安心也放心。

如果您對居家醫療有興趣,歡迎搜尋「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網站進一步了解喔!

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你的照顧值多少錢?如何創造有價值的照護–憲福育創「教出好幫手」課前作業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如果經驗有價值,那放到市場上應該要能經得起考驗」,當時這句話像一個巴掌熱辣辣的打在我的臉上。因為令人心痛的是,在台灣公費的照顧服務產業中,執業10天的新手,跟執業10年的工作人員,他們能獲得的薪水可能是一樣的。

護理師的自我修練


台灣過勞的醫療環境中,總是把新手當熟手用,老手當怪手用,在社區護理這個領域,幾乎沒有標準作業流程,更沒有教練陪著你穿過新手上路的誤區雷區,護理師被迫在單打獨鬥的環境中獨立成長,用自己的運氣、個別的知識技能,孤單的在執業道路中前進,缺乏指引、缺乏考核指標、也缺乏標準化工具持續累積自己的專業經驗。


從實務探勘創新點


那我想如果今天有機會創造新的制度時,我該往哪裡前進?這次在職場MVP這堂課,我找到解答。首先在葉偉懿老師的介紹中,我學到要持續踏實明確的彙整過去的工作內容,想辦法做出與過往不同的亮點創新。

例如供桌拜拜的經驗每個人都看過,但是葉老師就把他當作一項學問研究「從供桌上洞悉顧客喜好,促成業績成長40%」,這考驗的是紮實的顧客服務經驗、標準化的銷量管理,還有一雙永遠好奇的眼睛,從別人已經有結論的地方,找出自己的洞察。

事在人為功在追蹤


而江守智老師分享6個W與3個H中,其中對我最有幫助的是,一定要充分思考what例如為了解決差距,該做什麼事情呢?\透過充分的評估與建立目標,是重要的第一步,這也提醒我在設計教學課程時,一定要確認教學活動要具有有協助學員完成特定目標的功能。

而「標準化」教學活動與教學內容,持續練習與檢核,讓新人可以安心單飛,前輩放心「做切割」後就可以投注經歷開創新局。這樣整體產業才會有活水不斷進入,有穩定品質的服務,才能給人確定性與信任感,提升整體產業形象與待遇。

而這一切「事在人為,功在追蹤」,建立標準化追蹤,協助第一線人員安全熟練的完成工作內容,不僅降低客戶抱怨,也能夠保護人員安全,提供給從業人員安心安全的環境,應該是任何一位管理者都應該要具備的風險規避意識。

這是教出好幫手功課,給了我從標準化追蹤的視角,看見了新的社區護理發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