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憲福兩大煎熬課程 說出影響力 專業簡報力 心得

一次連續挑戰三大關


這陣子連續挑戰「說出影響力」、「取捨年會」、「專業簡報力」三大演講考驗,三種完全不同的統整、拆解、重組的專業課程後,過程中的過往經驗觸發後的崩潰、對專業角色的重新定義與打起精神往前邁步的過程,就像淋過一場大雨後迎接晴朗。
這是我重新撿起故事的歷程,然而憲哥說過故事要七分真實三分改編。
真實的照顧畫面我留著,至於那些碎裂的片段,則改了一些。


故事的起點


我想起我當初還是職場新鮮人時看到憲哥的「all money back me home」案例時,又菜又嫩的我就發願我的衛教一定要想辦法說到老嫗能解,而在我已經變成學姊的時候,我聽到快退休每次一上台,聽眾就睡一半的學姊說「公衛護士什麼都可以講」時,我也因為看了福哥的書知道重點不是講,而是「要說服」
除了生命能夠說服生命,我想不到還有什麼能夠往前進。
但我卡住了,卡的滿久的,那些要結合自己故事的曲折,讓我迷了路。

同學臥虎藏龍


而這次參加簡報課,我才理解為什麼福哥是業界第一教練,學生都是一時之選,能夠聚集這麼多人,除了專業,我想還因為背景多元的福哥,在很粗曠的外表,卻能細心看透你的曲折與困境以及隱晦的缺乏自信,在關鍵不著痕跡點醒你…

生命中迷路的開始


而寫到這裡我想談談我迷路的開始:
民國100年的大年初一,是我第一次自己在南港值班,傳真機傳來通報單,上面的主角是74歲的老爺爺,通報原因:「A型肝炎」,當時還是防疫護理師的我,必須在半小時內記錄他所有的飲食、工作、活動、親密的人是誰,而我只有一支電話、一組地址,一組加起來快破千的肝功能指數。
我打開google地圖,輸入地址,他住在市場附近,我記得那附近是很舊的老房子,我心裡覺得不太妙。電話接通了,成熟男子聲音卻語調稚嫩的說「我的爸拔不在家,他住在醫生叔叔那邊」
後來我打回病房,病人住健保房,他走到護理站接電話,是個更老的男性聲音。
我們講了20分鐘,我知道他在市場賣菜,以及他那27歲卻永遠依賴他擦屁股的兒子,那是他一生到此為止,最親密的人。
填完疫情調查表,最後我祝他新年快樂,掛上電話後眼淚一滴一滴流下,我突然理解我的祝福很浮濫,甚至是種傷害。


越接近生命的專業 也許只能用生命解題


從前還在疾病管制處工作的我,不是很喜歡故事,總覺得那太柔軟了,不是很適合在細菌病毒與死亡前追求效率的我。對於遇到的那些疾病與病人,我不太敢真的負壓隔離病房或是電話線上聆聽他們的故事,因為死亡迫在眉梢,我必須在短短的時間裡,想辦法知道他的所有,包含那些隱晦不談以及執著的事。
我必須理性的覺察所有愛與恨,親密與疏離,以致於我總是很理性,推敲著這些故事給我的資訊,同時也因為太理解真實的完整近乎殘忍,所以我很少談自己。
家人的生病與照顧歷程,讓我提早面對無情與無奈以及社會底層的無望,使我走上護理這條路,而從去年起,這些生命岔出的歧路卻不斷提醒我:「低著頭看只看見雜草與泥濘,但只要願意堅持一下抬起頭,就能發現沿途風景綺麗。」

持續兩個月不間斷的理由


這兩個多月演說與簡報改進的過程,大概就像這樣,資訊很多思緒很亂,隱藏的自己很多,與其說是簡報,其實比較像是「剪報」,看著那一片片的自己,從多久之前辛苦的走到這裡。
比較多的是要面對自己、拼貼自己、一步步的走向自己的堅持。
問自己在堅持什麼?為什麼堅持?
簡報教練,教的不是簡報怎麼改,而是不斷的提醒你永遠要記得聽眾是誰、你是誰、那些是你的樣子,要有自己喜歡的樣子。
喚醒你對自己的質疑,以及對自己的肯定。

落葉歸根 用眼淚灌溉自信


這段歷程,我聽了很多次王力宏的落葉歸根
就這樣一點點的自信冒出來,持續用眼淚一滴一滴的灌溉。
從小到大我最常收到的評語大意都是「勤能補拙」以及「認真」這兩類,聰明與天賦從來就跟我沾不上邊,小時候的我常常覺得,我好像真的不是很聰明。
我媽也常對我弟說「你姊姊沒有你們聰明,你們如果有他一半,不用搞不好四分之一認真就贏她了…」這樣說其實沒有不對,只是倒也造成我總是對自己的表現自我評價容易打折再打折。
但老劉與皓雲學姊救了我
老劉說「雖然當天表現要重視 但是課程最大的宗旨是要為之後的工作做出更好的呈現 而且為自己帶來幫助或好處」
皓雲學姊說「想一想這份簡報到底是想幫助誰,那些人不會在乎技巧的,他們只在乎聽了有沒有感覺。」


生命的轉化從課程結束開始


於是我開始想,奶奶與外婆留給我的,會不會從來都不僅是遺憾?
有沒有可能,我能夠改寫我與他們的曾經?有沒有可能,我能夠改變別人的生命?
如果我的專業必須立基於對生命的尊重,那我是否願意用我對自己生命的尊重來拚搏?
於是我告訴自己「那些心碎的片段,就是生命的過去,只要我願意,他就能通往未來」
這份失智症簡報,就是一份我懷念她們的剪報。
然而我知道這條路我剛開始,不會結束。
謝謝專業簡報力
謝謝說出影響力
謝謝我生命中每次取捨,讓我走到這裡。
你呢?要啟程了嗎?

預約好好告別讀後心得





民國88年我念國中時,家對面的珍珍阿姨常到到家裏找媽媽聊天,她說話總是輕聲細語,臉上帶著靦腆可愛的笑容,他家有三個活潑的孩子,當時老大國小3年級,最小的還沒念幼兒園,我還記得當時她跟媽媽聊,她說她牙齒痛,拔了幾顆牙後卻沒改善疼痛,臉上總刺刺麻麻,多處求醫無解,後來她慌張的來找媽媽,說她一邊眼睛看不見了,還流了鼻血,掛了耳鼻喉科才知道自己罹患鼻咽癌...



後來不到三年,她走了,孩子的畢業典禮她永遠缺席了



那是安寧緩和醫療尚未普及的時代,我還記得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年,常常深夜裡,救護車警笛聲劃破寂靜,從巷子另一頭奔馳而來接她入院,那三個幼子常常半夜睡眼惺忪的託給奶奶幫忙照顧,那一年她的容貌也在病後不復過往的清麗,從視力模糊開始逐漸失聰、失語。從步行進家門到臥床返家,她的生命力一直流失。

當時台南的文賢路上有家賣虱目魚麵線的小店,媽媽每次路過都會帶一份給珍珍阿姨吃,最後一次我們探望阿姨後經過,媽媽說「以前妳們珍珍阿姨最愛吃這家,現在謀法度吃了」那陣沈默中,我們已經與她道別。

在衛生所工作從事社區安寧療護宣導,最大的挑戰是「協助台下的聽眾找到心中的安寧」,這是必須面對自己與聽眾,不斷自審的課題。在每次上台前我都會想起珍珍阿姨的故事,想起疾病摧毀的不單單是病人的健康,也失落了案家孩子的童年。有沒有更好的選擇,能讓她的最後一年,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道別,或是與孩子有更多回憶,孩子記憶中的媽媽能有不一樣的面容?



但究竟什麼是安寧呢?



為民醫師所寫的「預約。好好告別:人生最後的期末考,讓我們好好說再見」,會是一本良好的生命故事書兼工具書,邀請你想一想如何為身邊所愛遞出愛的禮物,以及給予你如何著手準備預立醫療決定的行動勇氣,全書分為四章節,32個臨床故事描述病榻前的為難與轉念的可行性、周邊每個環節的準備,如何開口,如何傾聽,如何沉默、家庭會議的召開與返家資源盤點以及關於疼痛控制的迷思與破除,非常適合想為自己以及所愛之人做重大決定前閱讀。

本書最感動我的是為民醫師與爸爸的故事,一位作者未被生命之痛擊倒,反而是因為曾經遺憾進而挺身而出宣揚「醫療決定,為愛而立」理念,這是很痛很堅強的決定,要能揭開自己是人不是神,也要面對親人倒下,與家人慌亂失落與無助的另一面,著實不易。

我最喜歡書頁上的一段話「因為事先做好了準備,我們會擁有更多時間互相說謝謝、說對不起、說愛、說再見。」

這場關於人生的期末考,我們都應該好好準備。因為真正愛會帶著我們在任何時空以不同形式再會,而非受肉身箝制。真正的禮物,協助身邊的人不受疾病限制,是將最純粹的愛與尊嚴留給他最疼惜牽掛的家人。

生命,由愛而生

醫囑,為愛而立



#預約好好告別

需求後面的需求


面帶愁容著黑背心的年輕小姐來衛生所要拿兩張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俗稱放棄急救同意書)

直覺奇怪多問一句,原來是她家兩個癌末病人,老母口腔癌,老爸肝癌,我問他有人可以幫忙嗎?他笑笑說都是他自己來,我趕緊請他坐下來。

我又問:你的居家喘息服務有申請過嗎?至少有人可以跟你換手透透氣,她說有,可是公文來了之後她不知道後續要做什麼,加上父母有妄想症狀,不好要外人來家裡服務,所以他就沒用。

我說「哇 那你很辛苦,這樣怎麼有辦法呢?」話沒說完,小姐眼眶泛紅,唉...

還是很多人不知道社區居家緩和安寧的幫助,大致聊一下,確認他的希望有人協助她爸媽不要疼痛,可以舒服一點

我提醒口腔癌後面會有吞嚥障礙與營養支持計畫與傷口照顧的需要
肝功能的變化也會讓長輩躁動或瞻妄很難照顧,她認真的聽,露出被理解的神情

還好他來了,我接到了
大致介紹社區居家安寧療護,並且打了電話給個管師,得到學姊很清楚的解答:周一或周五上午掛XXX醫師的門診評估,記得帶病歷摘要,家屬來或是本人來都可

掛斷電話,開始擬定通關策略,先確認老父老母之前就醫在哪家醫院,一個新店慈濟一個恩主公,再加一個長庚

在還沒數位身分識別的今日,申請病歷耗費時間也耗費金錢

我只能立馬跟他說你千萬不要現場申請,電話或傳真就好,不然要跑兩趟,大概6天去了了,再提供照顧咖啡館資料,跟全家總0800電話,順便再補一句,要讓自己有點空間

小姐眼淚泛淚 說了一句讓我也想哭的話


「跟你說話讓我覺得心裏很平靜,好像事情沒有這麼難好多了」


我想起自己在媽媽住院時,像打怪一樣,一關關的在長照、醫療、社區三道門暈頭轉向⋯⋯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協助家屬走出白色迷宮呢?迷宮瑣事與排程,如果都能有好的系統解法

多棒?